「刺」文化的位移

1458 成果筆記, 生活議題

問卷:刺文化那些事
調查時間:2018.08.27-2018.09.25
填寫人數:730人

世界上有許多部落文明以刺青的方式作為傳承或象徵,而在台灣,由於民風愈來愈開放,因此大眾對於刺青的觀感也更加多元化。本次微笑小熊調查小棧特別針對刺青設計了一份有趣的問卷,在2018年8月27日至9月25日期間,共計訪問了730位受訪者,邀請大家一起來聊聊對於刺青的看法。

從調查結果可得知,受訪者對於身上有刺青的人的看法與其長相、所從事的職業、個人的親和力與外在所處背景條件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換言之,受訪者對於一個人刺青的評價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並非只單就自己本身價值觀而來。在考量職業和背景條件的差異下,認為運動員刺青是表達個人風格的受訪者高達63.3%,而覺得此舉將造成社會不良觀感的受訪者僅有6.7%,不過當刺青者從運動員變成了一般民眾,仍認為這是一種表達個人風格方式的比例則從原本的63.3%下降到43.%,而覺得此舉將造成社會不良觀感的則上升至14.5%。

另一方面,當受訪者扮演起不同角色,大家的態度是否也會有所改變的部分,有55.8%受訪者在面試員工時,認為長相好看比起有無刺青,占有更大的考量因素,但也有11.5%的受訪者認為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錄取關鍵。而當受訪者扮演賣場顧客時,有50.8%的受訪者對於店員刺青並無特別感受,但也有人確實會感到害怕驚恐(26.0%)或覺得新鮮(16.4%)。

整體來說,有54.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個人願意去刺青,理由大多出自於非惡意(例如:嚇阻、耍威風等)的因素,另外堅持不刺青的受訪者則有45.8%,最主要是考量到將來若想去除圖案很麻煩,其次則是因為怕痛,另外像是怕被貼標籤以及家人反對也都是考量的因素。從問卷中可以發現,當受訪者站在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待刺青時,有54.2%的人認為社會上對於刺青行為是不排斥的,而這樣的數據與過去我們認為台灣社會普遍不能接受刺青是有落差的,看來隨著社會價值觀日趨多元,刺青在「文化」與「次文化」之間的定義與界限,也逐漸在改變和位移。

**本次調查的主題為「刺文化那些事」,由微笑小熊調查小棧(https://smilepoll.tw/)執行,訪問期間為2018.08.27-2018.09.25,自發參與這次方便抽樣的人數為730人。歡迎以會員身份登入官網下載原始問卷、完整報表以及調查資料:點此查看報表
若您覺得小熊這個調查有趣或實用,歡迎與您關心的親友的分享。**